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体验:
与人交流时小心翼翼,生怕对方不舒服;家人、伴侣、朋友情绪低落,你立刻反思是否自己做错了什么;容易过度解读互动细节,发生冲突时总先归咎于自己。
这不是玻璃心,只是高敏感。而身边的人未必理解,常会说“你想太多”“你太脆弱”。可你只是感受多一些、思考深一些、对人事物更细腻一些。
高敏感的人活在这世上,像一只没穿盔甲的刺猬,风一吹、光一闪、语气一变,内心便风声鹤唳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高敏感,其实是一种天赋。
世界上每5个人中,就有1个高敏感者。他们神经系统活跃,对外界刺激更敏锐,也更容易共情,察觉情绪细节。但也因此,很多人活得很累——在察言观色中耗尽能量,在照顾他人时忽略自己,总觉得自己不够好、太麻烦,一次次在自我检讨中撕碎自己。
你不是不坚强,只是没被允许有情绪;你不是爱纠缠,只是活得太清醒;你不是不独立,只是太懂别人。
从心理学角度看,高敏感背后有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。新概念心理专家&临床主任医师荣新奇教授揭示,高敏感常与焦虑相伴:越怕搞砸关系,就越焦虑;越焦虑,就越敏感;越敏感,就越容易受伤。你对他人情绪高度警觉,可能是因为大脑杏仁核过度活跃,让你时刻处于“战或逃”的状态。
更深层的原因,或许来自童年。你是否从小被要求“懂事”?表达情绪时被说“太矫情”?一哭就被训斥?于是你学会压抑、察言观色、隐藏自己——你的小心翼翼,是被逼出来的。
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“虚假自体”的概念:当孩子不能在安全关系中做自己,就会发展出迎合他人期待的“自我”。这个“自我”极度关注外界,忽略内在,只为获取爱与安全感。高敏感,很多时候就是“虚假自体”的防御方式。
所以你不是不快乐,只是不敢表达快乐;不是不生气,只是不敢承认生气;不是不累,只是怕麻烦别人。你活成透明人,没人看见真实的你,只为极力维持“被喜欢”的人设。
我们曾接触一位29岁的抑郁男生。他工作追求完美,出错就自责到失眠;对领导、同事、客户的要求全盘接受,常说“我不能让别人不满意”。直到某天,在地铁被陌生人瞪了一眼,他崩溃大哭。他说:“那时的我,敏感得像一根火柴,轻轻一划就能燃成情绪的火山。”这不是矫情,是他的神经早已拉满警报。
许多高敏感者早已身心俱疲,却总归咎于“我太差”“我太脆弱”,从未意识到这是高敏感人格的影响。但我们要说:敏感不是错,是你对世界更有感应,是你的超级天线。若不会用,它成为情绪炸弹;若善加利用,它就是独特天赋。
真正的转变,始于你不再压抑自己、讨好别人,而是学会理解并照顾自己。
一位在澳洲留学的少年曾因高敏感而痛苦,人际关系压力大,工作累到崩溃。直到学习心理学与催眠疗法,他才理解自己:之所以总能察觉别人情绪,是因从小承受父母情绪风暴,为维持家庭和平,他学会控制需求、过度关心他人。当他开始设立边界、倾听自己、真实表达情绪,敏感从防御系统转为探索系统。后来他参加了我们“自我疗愈学习班”,学会用敏感觉察他人未说出口的情绪,给予真实陪伴——敏感,成了他的力量。
真正的疗愈,不是变得不敏感,而是把敏感用在爱自己、看见别人、创造美好。
《高敏感是种天赋》一书中写道:“高敏感这股天生的动力,是价值很高的财富,前提是你懂得如何利用它。”
别再责怪自己太敏感。你只是比别人更早听见世界的声音,更深刻感受生活的波澜。这不是缺陷,是特别的能力。
只有你先了解自己,世界才会理解你。所以,你不必再压抑、怀疑、道歉,你值得用属于自己的方式拥抱世界。从现在起,用你的敏感去链接、去疗愈、去创造,活成一个既温柔又坚定的人。
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欢迎大家点一下关注,点一个赞,转发一下,支持一下。
当然,你也可以转发给你身边那个敏感到不行的朋友,你告诉他,你不是有问题,而是天赋异禀。
最后,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话题:
敏感从来不是软弱,它只是还没有被理解和开发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