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们接待的来访者中,许多家长在咨询前期会带着这样的疑问:孩子的抑郁会不会是“装的”?他会不会是因为不想上学才故意这样的?
这种误解,不仅没能帮到孩子,反而可能让孩子陷入更深的困境。那么,为什么有些父母会有这样的想法呢?
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,当孩子感到自己的痛苦被父母误解时,会感到极度的孤立和无助。这种负面情绪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抑郁症状。
【父母产生这种想法的心理原因】
①.否认与逃避
抑郁症听起来好像很严重,好像意味着孩子出了大问题,这让父母感到害怕、无助,甚至有些自责。
还有的父母,可能潜意识里觉得,如果承认孩子患有抑郁症,就好像承认自己作为父母没尽到责任。为了避免这种心理压力,他们就选择否认孩子的症状。
②.缺乏了解
很多父母对抑郁症其实了解不多。他们可能觉得抑郁症就是“心情不好”“想不开”,没意识到这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。所以,当孩子出现抑郁症状时,父母可能觉得孩子只是在“闹情绪”,而不是真的生病了。
而且,巨大的学业压力、人际关系、对自己的身份、未来感到迷茫等,这些压力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抑郁症状,但父母因为不了解,就无法识别。
③.社会偏见
社会上对心理疾病还是存在一些偏见的。有些人可能觉得抑郁症是一种“软弱”的表现,或者是一种“不正常”的状态。父母可能会受到这种偏见的影响,不愿意承认孩子患有抑郁症,怕被别人误解或歧视。
还有的父母,可能担心孩子被诊断为抑郁症后,会影响他的未来,比如升学、就业等。这种担忧让他们选择否认孩子的症状,希望孩子能够“自然恢复”。
【如何避免这种误解】
1.增加对抑郁症的了解
父母可以通过阅读书籍、参加讲座、咨询专业人士等方式,增加对抑郁症的了解,认识到这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,而不是“装病”。
同时,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,了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,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情绪和行为。
2.调整心态,给予支持
父母要勇敢地面对孩子的病情,不要因为害怕或偏见而否认。接受孩子的病情是帮助他们康复的第一步。父母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支持,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。
3.寻求专业帮助
如果发现孩子有抑郁症状,父母要鼓励他们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。必要时,考虑家庭治疗,改善家庭关系,为孩子的康复创造良好的环境。
我们“荣新奇心理工作室”拥有专业、完善的心理服务体系,主要采用“催眠疗法”,能够通过专业的评估和指导,帮助您更好地指导孩子成长,让孩子在学业和社交环境中更加从容,进而提升他们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。
父母认为孩子的抑郁是“装的”,这种误解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。
如果你身边有类似情况的父母,不妨分享这篇文章,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。